鄂州佘氏迁徙考

鄂州佘氏迁徙考

发布:佘定虹 发布时间:2019-10-13 浏览次数:2,333次

鄂州佘氏源自铜陵。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可才公乙榜会试恩科中举,授黄州府学训导,由铜陵到黄州府上任,廷赞公随父赴黄州司教,娶,武昌(今鄂州) 名族,举子定居鄂州至今。

鄂州佘氏以廷赞公为一世(统宗为45世,復公支为22世,起公支为17世), 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六百多年共十八世的资料皆有据可考。

鄂州佘氏世序为:1.昭元→ 2.考→ 3.酉→ 4.宁→ 5.拊→ 6.海→ 7.晟→ 8. 傳→9. 休→ 10.熙→11.殷→ 12.武→ 13.约→ 14.仲祥→ 15.荣保→ 16.积宁→ 17.迪→18.再兴→ 19.敏→20.廷玉→ 21.钦→ 22.荣华→ 23.志→ 24.復→25.茂→ 26.祥甫→27.彦华→ 28.胜宗→29.起→30.道通→ 31.永昭→ 32.思礼→ 33.远→ 34.甫明→35.祐→ 36.伯大→ 37.念六→ 38.小十五→39.万二→ 40.成一→ 41.荣四→ 42.宁六→ 43.士海→ 44.可才→ 45.瓒(鄂州市区佘氏始祖)→46.侣/偕→47.泉→48.宇→49.翼/先→50.山→51.秉/宗→52.应(土部)→53.日(天)→54.庆(开)→55.懋 →56.德→57.裕 →58.泰→59.植→60.云→ 61.诒→ 62.世。

鄂州佘氏系可才公的后裔。(佘可才  字国器、行智十、号五松, 明朝大臣。生于洪武十二年己未年,卒正统七年壬戌年十一月十九日(1379-1442)。三岁丧母,五岁知书,十三岁游太学。永乐癸未(1403)恩科举人,会试乙榜授黄州府学训导。丁外艰(父亲丧事) 服阕补襄阳府学原职后上疏愿试改官工部主事,后调吏部为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宣德二年(1427)为南京考功郎中,摄部事凡九年,正统元年(1436)六月升通政司左通政,敕授中宪大夫。)

鄂州佘氏始祖 瓒 公,可才公次子,字廷玉,恭避祖讳,名廷赞 ,号日襄 ,太学生。明朝永乐元年(1403),可才公授黄州府学训导由铜陵到黄州府上任,廷赞公随父赴黄州司教,娶,武昌(今鄂州)名族,举子定居鄂州至今。

鄂州《佘氏宗谱》记载自西晋昭元公敕封雁门郡佘姓至今约六十余世的资料 。详列了以昭元公为始祖的统宗系目和以復公为一世的历代系目以及以廷赞公为一世的子系系目。至此鄂州佘氏由铜陵到鄂州的迁徙、繁衍一目了然。鄂州佘氏廷赞公支谱载共十八世619人,后裔约200人。佘字本地方言读音liù。
鄂州《佘氏宗谱》始修于咸丰庚申十年(1860)。以武邑(今鄂州)始祖廷瓒公为一世,宗谱底稿均为开泰公(鄂州10世)手录秉仁公(字子善,鄂州7世,康熙年间手录本支宗谱)谱系笔传。

清道光年间,鄂州白浒镇泰良公贸游至安徽大通镇老籍祖祠捐款,请谱回武昌(今鄂州)。清光绪十一年(1885)鄂州12世(德辈)升香、阶香二位前辈,不忘木生水源之恩,亲访黄冈禹王城佘家湾合修佘氏宗谱,深得懋维老人的赞同。三位宗亲履霜雪、越山河,会商浠水、麻城、黄冈、新洲、鄂州、白浒镇六县市佘氏宗亲,历时七个寒暑于光绪辛卯十七年(1891)以復公为一世,将超、起二公武黄、圻邑后裔合轴援成盛举,除麻城外五县宗亲谊联在一起(二修)。

鄂州《佘氏宗谱》分别于民国庚申九年(1920)三修,丙子1996年四修,谱名为铜陵堂《佘氏宗谱》。宗谱均以復公为一世,白浒镇始祖坦公为九世祖,浠水始祖安裕公为十世祖,麻城始祖伯三公为十三世祖,黄冈始祖亘初公为二十世祖,鄂州始祖瓒公为二十二世祖。
应《全球佘氏一家人》编辑部之约,同时也为了便于子孙寻根问祖,加强宗亲的联系,现依据1996年版铜陵堂《佘氏宗谱》将廷赞公支(鄂州城区)的资料整理为电子文档,为铜陵《五松佘氏宗谱》的子系(《五松佘氏宗谱》缺本支资料)。

铜陵、鄂州两座位于长江南岸的城市,因铜而齐名。铜陵为中国的古铜都,鄂州为中国的古铜镜之乡。 两座城市同在北纬30°线上,同为中国的省辖市,佘氏家族成为联系两座城市的使者和纽带。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濒临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鄂州居中独厚,北距首都北京、东距上海、西距重庆、南距广州均在1000公里左右。沪渝高速、大广高速、106国道、316国道、武九铁路穿境而过。鄂州国土面积15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1万公顷。人口109万。

市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著名的“百湖之市” . 其中,全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鄂州为武昌鱼的原产地。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又因为现代有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使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
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8至272天,平均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38至2083小时。

鄂州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素有“鄂东聚宝盆”的美称。境内铁矿石探明储量居湖北省第二位,膨润土、珍珠岩等31种非金属矿探明储量居全省之首。

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曾经有两个武昌。一个是古武昌(鄂州),一个是今武昌(武汉市武昌区)。古武昌(鄂州)曾经有帝王之都的威严,风樯如林的显赫和商贾如云的繁荣。春秋时期,楚王封儿子熊红为鄂王,在这片土地上修筑鄂王城,湖北省的简称“鄂”由此而来;到了公元221年,吴王孙权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拔剑辟石,在这里告天称帝,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定都于此,改年号为黄龙元年,东吴立国60年间,鄂州作为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与现在南京并称“东都”和“西都”。高古而富饶的鄂州,由此而独领风骚一千七百八十余年!古今两武昌上下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以前,武昌府的府治就设在鄂州;宋元以后,武昌府、县之间又调过头来。

民国2年(1913)武昌县改名为寿昌县,1914年改为鄂城县。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改为鄂城市,1961年恢复鄂城县。1979年鄂城县、 市分设,1983年成立鄂州市至今。

鄂州佘氏为书香门第,自廷赞公始以教书育人立业,明清二朝谱中记载的有太学生19人,贡生4人、廪生5人、庠生9人、例赠中宪大夫1人、奉政大夫2人、奉直大夫2人、儒林郎2人、承德郎1人、宣德郎1人、修职郎6人、登仕郎2人、五品军功1人、同知衔1人、六品衔1人、州同衔2人、九品衔6人﹑候选训导9人。

近现代佘氏家族人才辈出,参加过武昌首义,北伐和抗日战争的佘子祥将军、湖北大学知名教授古文学研究专家佘大平、原武汉军区总医院政委佘太云、全国政法系统十大标兵佘太和、空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佘桂霞、经济日报主编室高级记者佘惠敏都是从鄂州走出的佘姓后裔(仅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一大批佘氏后裔在鄂州本地的发展建设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鄂州佘氏后裔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自的领域健康发展。

铜陵市地处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長江大桥过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带。 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之一。人口72万,现为中国境内最小省辖市。

铜陵地广物博,自然资源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全而闻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理石、石灰岩、膨润土、铅锌矿、珍珠岩、钾长石、石英石等,也有一定储量。铜陵八宝分别为: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

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

据考证,铜陵是全球佘氏宗族的祖居地,佘氏宗亲大部分源自铜陵佘家大院。据史料记载,佘姓起源于山西雁门关一带,后因北宋灭亡,外族入侵,佘姓宗族出于民族气节不事二主,在族人佘起的带领下,随南宋王朝迁徙至长江流域,定居在铜陵境内,以佘家大院为中心,东起金榔马仁山、西至大通和悦洲一带区域。经过数百年的艰苦奋斗,佘氏宗族逐步在佘家大院一带得到极大发展。

明代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大院人佘可才(鄂州始祖廷赞公之父)官至吏部侍郎,在朝中被称为天官,(1436年)继升左通政。之后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三兄弟又在明朝连中三进士,名噪朝野。而佘敬中之子佘翘,为一代文豪,他的代表作《量江记》闻名全国,留传至今。

清代康熙年间,铜陵佘家大院的举人佘合宗赴京赶考,适逢康熙帝五十大寿,佘合宗用寿联送贺。康熙行过祝寿典礼便去赏阅寿联,忽见其中有一副寿联,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未有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五十年大寿,从今而后,还余九千九百五十年”,落款是铜陵佘合宗。康熙大悦,次日便召见佘合宗,钦赐进士,加封十府道台职。然而,满朝文武不服,认为铜陵名不见经传,其举人必才疏学浅。康熙便问佘合宗:“小小铜陵,有何独特?”佘合宗奏道:“铜陵虽小,乃八宝之地,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两句话就把铜陵虽小却物产丰富的特点概括得恰到好处。从此,“铜陵虽小,八宝之地”的美誉便在朝野传开,并流传至今。

佘家大院位于铜陵市铜官山东麓(现为郊区大通镇大院行政村),幽静的田园风光和喧嚣的都市景物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山下惠溪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灵祐王庙金碧辉煌、香烟萦绕,山上目穷千里,长江如练,市容市貌尽收眼底。据史料记载,佘家大院原系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镇,始建于南宋初年,是随着佘氏家族由山西雁门关南迁至此而逐步兴盛起来的,距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当年此处建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数百户高大气派的古民居、硕大的佘氏宗祠、造型别致的石拱桥以及古朴典雅的寺庙等。
2012.10.9

评论

评论已关闭。


佘氏历史
热门文章 更多->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每年最后一月中询召开佘氏记祖会(100)余人...

佘雪曼:香港著名诗书画家

佘雪曼 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佘雪曼先生(1907年4月23日-1993年...

重庆璧山县永川地区佘氏宗亲

联谊分会成立活动会议纪要 时间:二00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十点整 地...

佘氏联谊成立筹备会

尊敬的中华各省市区县佘氏宗亲们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球佘...

雁门绵世泽 豸府振家声

安徽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 上联说相传佘氏先祖有人曾任雁门关...

佘家贡姜

铜陵市佘家贡姜厂座落在中国古铜都,铜陵白姜原产地铜陵美丽的铜官...

《艺为人生》佘春明

佘春明,男,汉族,1972年出生,云南玉溪澄江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

重庆市綦江县佘氏迁移情况

綦江佘氏家谱记载:佘氏,是大禹一个名叫雯的小儿子的后代。雯被分...

中国潮汕佘氏宗族的起源考究

由余之后系出隗姓  据《辞源》载:“佘姓,姓氏寻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