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四川遭难。据蜀地典籍记载,明末张献忠在川领军起义,形成了多次义军与反义军的战争,双方随意屠杀川人,“杀人如砍瓜切菜”,“从川东杀向川西”。攻破成都时,“屠城三天”,仅一次集中杀掉进士、举人、贡生达17000余人。兵荒马乱加上大旱、大饥、大疫,“人自相…
元末明初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人口大迁徙的年代。宋代经历靖康之耻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北方人不断南迁,“中原草莽,人烟稀少”,南方(指长江流域一带)反而人口稀密,南北人口格局形成反差。到明朝初年,政府开始有序组织移民:有从西向东移民的,如洪洞县大规模向河南…
佘氏第三次大迁徙是北宋末南宋初,顽公第28世孙起公不事二主,从北方雁门迁往南方铜陵一带定居。这次迁徙,也与中国人口大迁徙的趋势吻合。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官造反建立新皇朝的,他当了皇帝后,为防止手下武官效法他的行为,便让武官交出兵权,改为文官领兵,这一政策长期…
公元618年,李家唐王朝建立。唐初,战乱未平,人心思定,相对北方而言,南方比较安定,于是湖山公从雁门迁往湖南邵陵。据邵阳县史志网介绍,邵陵原名昭陵,隋朝末年,藩镇割据,武将肖铣占领此地,将昭陵改为建州,含昭陵、建兴两县。唐朝建立后,武德四年,即唐高宗李渊在位的…
佘氏由雁门迁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历时1700多年。迁徙的大方向是由雁门迁向全国,由北方迁向南方,由海内迁向海外。具体说来,佘氏经历了四次大规模迁徙。1、第一次大迁徙,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始于265年,终于589年,历时三百多年。这三百多年间,中国基本上…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70年),我族三位太祖由湖北迁居入川。一为太祖万龙,二为太祖万虎,三为太祖万凤。太祖万龙公落居清滩(现云阳小盘沱一带)。太祖万虎公落居重庆银窝子。唯我太祖万凤公承粮带谱,落居四川下川东夔州府万县大周里第十甲长江北岸的巴阳峡九湘溪解家沟至黄…
华夏历史五千年,万邑佘氏七百载。 万虎子孙廿五世,九县一市数万人。 为农为士或从商,和睦互助创未来。 华夏佘氏一家亲,跋山涉水把根寻。 1、佘家坝佘氏源流 万州佘家坝佘氏起源万虎公,万虎公原籍湖北黄州麻城孝感,元初(公元1271年)迁居四川夔府万邑南岸郭里四甲…
遂宁船山区西宁乡、保升乡自然资源丰富。地貌以浅丘为主,土肥水美。区内气候宜人,天空白云飘飞,变化万端;大地山峦层叠,千姿百态。远山呈浅黛色,近山是青绿色,疏浅相宜,出神入化。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大蒜,盛产梨、桃、樱桃、花椒。盛…
四川省川北地区,巴中市巴州八庙镇是四川阆中佘蛟龙后裔,佘蛟龙从湖北麻城燕子扁(大明永乐十年)迁徙四川阆中,佘蛟龙后裔佘化琼迁巴中市巴州八庙镇居住繁衍至今。然后分部(广元、苍溪、平昌、剑阁、旺昌、巴中、南江、通江、阆中市、渠县等地)生活。共计:九千多人。 资料由…
湖南省平江县佘氏源流序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 尝思我佘氏于经书中不少概见,则受姓于何人,伊于何朝,虽有文献之徵未及详究其实况。先以新郑为郡,后封为雁门,其间岂无显宦文人,试观姓氏之书,族盛铜陵名标金榜于我族,修集谱牒讵可妄扳诬祖第,即以宋末佘越,讳安裕,字石见…
白浒镇佘氏,源自昭元祖,根植《铜陵堂》,世居白浒镇,《全球佘氏一家人》大家庭一份子。自一世祖坦公适居于此始而今,历时800余年,后传33代。 坦公,白浒镇佘氏支系缔造之祖,《佘氏宗谱》记载,上祖老籍为安徽大通镇,佘氏宗族的永成公之子(统宗为32世,復公支为9世…
鄂州白浒镇佘氏世序为:1.昭元→ 2.考→ 3.酉→ 4.宁→ 5.拊→ 6.海→ 7.晟→ 8. 傳→9.休→ 10.熙→11.殷→ 12.武→ 1…
鄂州佘氏源自铜陵。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可才公乙榜会试恩科中举,授黄州府学训导,由铜陵到黄州府上任,廷赞公随父赴黄州司教,娶,武昌(今鄂州) 名族,举子定居鄂州至今。 鄂州佘氏以廷赞公为一世(统宗为45世,復公支为22世,起公支为17世), 从明朝永乐年…
据家族世代口耳相传,我族于元末明初遵从皇命,从江西吉安府梧桐里老鹳窝(现在七姑岭)迁居至四川(什么地方无法考证),随后,为避战乱,先玉祖带领家人移迁贵州遵义府忠庄里六甲地名白马,后又迁桐梓县。从始迁祖至今已有700年历史。 遵义桐梓佘氏概况 先玉祖到遵义白马之…
重庆武隆县佘氏概况:据史书族谱记载,清朝崇德四年(1640),从江西省宁江府新余县十字街(现在的渝水区),迁居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随后,今查佘化麒生两子,長子佘永禄,次后佘永祥(有墓碑文字照片说明),现传后十三代人,近500余人生活武隆县,据传说:“遵义佘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