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折氏属党项族,是宋代唯一长期世袭知州的家族,在宋灭北汉及宋与辽、夏、金的战争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成员曾进入最高权力核心。折氏在与汉族通婚中逐渐汉化,又在宋代崇文政策影响下,由世代尚武向文武兼长转化。宋朝廷对其采取特殊的优惠与控制相结合的政策。
关键词:折氏家族、家风、婚姻、丧葬折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族,属党项族,世代尚武,占有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一角之地,在宋、辽、夏、金角逐的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宋代最重视清除割据势力,为什么会容许这样一个特殊家族存在?它的经济、家风、婚姻、丧葬等有些什么特点?它怎样影响着社会,社会又怎样影响了它?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折氏家族,戴应新写过《折氏家族史略》一书,公布了考古调查中发现的墓志,并作了初步探索。本文利用这些材料,结合宋代文献作进一步研究。上篇从纵的角度分阶段研究,上篇从横的方面作专题性探讨。
上篇
折氏家族的历史,依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可分六个阶段。
折氏家族的兴起(唐末至950年)党项族,在隋末唐初居住于今甘、青、川交界区。贞观以后,在吐蕃的强大攻势下,被迫北迁至陕、甘、宁交界区。①中唐以后,一部分党项族又东迁至今陕、蒙、晋交界区。其中势力最强的两支便是拓跋氏(即李氏)与折氏,拓跋氏后来建立西夏,与折氏成为死敌。折氏的领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军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宋会要辑稿》方域21之一,下引此书简称《宋会要》)振武军,唐乾元初建,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领绥(今陕西绥德)、银(今陕西榆林南)、麟(今陕西神木县)、胜(今内蒙托克托)等州。(《宋会要》方域21之一)。
折宗本死后,子嗣伦(862~911)就任麟州刺史,②管辖范围缩小了。后归附十晋王李克用,晋王在其家族所在地设立府谷镇,后唐天乾七年(910)升为府谷县,第二年以县建府州。折嗣伦碑称他能“持戊丑,疆境之内,民无杂居,杜烽成之虞”,“勋业惟新,敷五教以在宽,阐六条而弥政,稼稿有通政之咏,庶民无聚敛之怨”③碑文难免有溢美之处,但至少可以反映他不仅有抵御外族侵扰的将才,也有团结部族、安定民心、经营农牧的能力。
折嗣伦子从阮(892~955),是这一时期折氏家族最杰出的人物。20岁为河东牙将,后唐同时任府州刺史。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奉送给契丹,府州也落入契丹手中。契丹为了直接控制府州,要将折氏强行迁往辽东,从阮坚决拒绝,重归后晋。正逢晋、辽关系恶化,从阮奉命北征,于开运二年(945)占领胜州,(《辽史》卷4《太宗纪)), 《旧五代史》卷83 》《晋少帝记》)升任本州团练使兼振武军节度使。从此,折氏与契丹完全处于对立地位。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 四月,府州升为永安军,从阮为节度使兼领“振武之胜州并沿河五镇。乾二年(949),“举族入觐”,从阮调任武胜军节度使,镇邓州,子德任府州团练使。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从阮加同平常事,四月移镇滑州,八月移陕州,次年十一月移州,三年五月,不命平定庆州野鸡族。显德元年(954)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封郑国公,七月加兼侍中,次年去世。(《旧五代史》卷125《折从阮传》、卷99《汉高祖纪》、卷113《周太祖纪》、卷114《世宗纪》)从阮成为后周显贵,原因在于折氏家族领有府州,是一支站在后周立场反契丹、北汉的武装力量。
以上折宗本、嗣伦、从阮三代奠定了世袭府州的基础。
助后周、宋平北汉(951~979)951年,郭威建后周王朝,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政权,投靠契丹,与后周为敌。折氏则归附于后周。北汉待折氏不薄,为何折氏不愿与北汉友善?这是因为折氏与契丹为世仇,北汉臣属契丹,与其立场完全相反,更兼折从阮身在后周境内为官,其势不能不作这样的选择。
上一篇:佘氏源流及一脉流传分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