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党政办欢迎佘氏宗亲

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党政办欢迎佘氏宗亲

发布:佘定虹 发布时间:2019-11-11 浏览次数:2,677次

尊敬的佘德聪会长,各位佘氏宗亲:

首先,我代表大通镇对各位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欢迎。下面,我就大通镇的基本情况向会长和各位作一个简要介绍。

大通镇位于铜陵市西南,是铜陵南部城区核心区,郊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面积70.72平方公里,辖6个村、3个社区、3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大通山丘洲圩并存,临江、含湖、依山、风景优美,生态宜居,拥有长江四矶之一的羊山矶,风光旖旎的白浪湖、祠堂湖、和悦洲,是“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白姜的原产地(佘家大院);大通区位优越,南北通畅,京台高速、沪渝高速、铜九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在境内交汇互通,南邻九华山国际机场,西临长江黄金水道,连接皖江南北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近在咫尺,是铜陵的西南门户,安徽“两山一湖”的北大门。

近年来,我镇坚持围绕“生态立镇、文化强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的总体思路,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加速转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获得了“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农村改革典型镇”、“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镇”、“国家级生态宜居示范乡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大通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大通古名澜溪,自唐初设“水驿”,至明代洪武三年(1370),这里已设有巡检司、递运所、水泊所等经济检查机构,为当时朝廷在全国各地设置的一千六百多处水陆邮驿之一。大通以镇面世,现存史料中,始见于《元丰九域志》一书, “开宝八年……青阳铜陵二县……铜陵五乡大通顺安二镇……”,开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由此推算,大通建镇已逾千年。宋代诗人杨万里,明代诗人李宗泗、大哲学家王守仁等众多文人墨客先后游历大通,留下了传唱至今的动人诗句。

大通古镇临江而建,因水而兴,是长江下游的天然良港之一。1853年前后,清政府为了对抗太平军溯江西进,在大通设驻了“大通水师营”,隶属长江水师提督。清同治年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变大通江防要塞为经济关卡,在和悦洲建立“盐务招商局”,统辖和督办沿江数省的盐务,长江上下来去的盐船、盐商,均在和悦洲验照、纳税。1876年,大通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一起,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商开放的暂泊口岸。随着盐务的兴起和频繁的通商往来,大通演变成一座初具规模的繁华商埠和重要港口。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和悦洲的物流贸易、工商业、手工业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大通进入了鼎盛繁华时期,当时的和悦洲各种商号、钱庄、报馆、火力发电厂、电影院甚至赌场、妓院、烟馆等都一应俱全,人口多达七万(号称十万),上海播放的电影隔天就会在和悦洲上映,以至博得“小上海”之称;市镇建设出现了拥有三街十三巷的密集街市建筑群,国民党政府一年要从大通地区拿走厘金税一亿一千多万银元,大通总商会每月收取两岸各商铺的会费达一万二千多银元。古镇大通也因此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

抗日战争爆发后,驻守在大通的国民党川军为“焦土抗战”,一把大火把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化为灰烬,让这个名噪一时的江岸古镇瞬时衰落下去。

频繁的经济交流和商贸往来,也使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沉淀。例如大通的宗教,曾有三个教别,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解放前,通和两岸各种寺庙教堂有数十处之多。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大九华“头天门”大士阁,过去下江一带进谒九华山的朝圣者,乃至香港、泰国等东南亚回国朝九华的华侨香客们,均要一一途径大通,大通的名气也越传越远。此外,大通帮会文化也曾经盛极一时,最多时发展到有两湖帮、徽州帮、淮南帮、池阳帮等八大帮。

小镇见证大历史,大通古镇是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更是我们安徽乃至长江流域近代史上绕不过去的节点。1900年,大通自立军起义打响了沿江流域反清革命的第一枪,它与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广州起义遥相呼应,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2年,大通还曾作为安徽临时省政府所在地。

可以说,大通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佘氏家族的文化传承高度契合,铜陵佘氏、大通佘氏在当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公认为佘氏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我想,这也是德聪会长和各位佘氏宗亲在漫漫寻根路上关注大通,有意让天下佘氏缘聚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前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由世界佘氏宗亲联谊总会编印的《华夏佘氏一家人》一书,为辉煌厚重的佘氏文化、充满血性的佘氏精神所深深感染,同时,也为我们铜陵佘氏、大通佘氏在佘氏家族中的重要地位感到自豪。

佘氏传承蕃衍1700年,源于雁门、流于铜陵是佘氏宗亲们的共识。在《佘氏歌——世界佘氏一家亲》中就写到了,“望族雁门开天地,铜陵世家播芳馨”。铜陵和雁门、新郑被公认为佘氏三大郡望,原因有三。一是铜陵是佘氏最早的迁徙地。传十七世迪公,于唐天宝十四年(755)为避安史之乱,从雁门迁铜陵马仁山一带,二十八世起公于1127年迁往铜陵马仁山,其后人又迁入佘家大院、大通等地。二是铜陵为佘氏迁徙的重要中转地。今安徽各地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许多佘氏支系,大都是从安徽迁出,这些支系一般都以“铜陵堂”自居,许多宗祠还写有“晋敕雁门,族盛铜陵”、“兰水流芳远,铜陵衍派长”的对联。三是铜陵佘氏人才辈出,提升了佘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我们的大院佘氏、大通佘氏,曾经显赫一时。明宣德年间,大院人佘可才中进士后官至吏部侍郎、左通政,被誉为“佘天官”;嘉靖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一门三兄弟中进士”,名噪朝野,传为美谈;佘敬中之子佘翘为一代文豪,其代表作《量江记》与汤显祖《临川四梦》齐名,流传至今。

所以说,佘氏宗族和我们千年古镇大通具有深厚的渊源,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杰地灵”。因此,我们希望各地佘氏宗亲常来大通走走看看,追寻根祖的记忆,体会佘氏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同时,也欢迎你们把大通作为佘氏联谊活动的一个基地,让天下佘氏一家人每年定期在这里交流团聚,共叙家族亲情,将佘氏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

当前,我们大通古镇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去年我镇成功获批“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去年底大通澜溪老街修缮工程开始实施,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按照4A级标准打造大通古镇风景区,专门组建了高规格的管委会班子和建设队伍,一系列的规划和项目正在逐步实施。佘氏文化是大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佘氏家族能人辈出、精英荟萃,我们也热忱欢迎德聪会长和在座各位以及各地佘氏宗亲能来我们大通投资创业,共同参与并见证千年古镇大通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衷心祝愿德聪会长和诸位此行愉快。

谢谢!

2015.7.7

评论

发表评论


新闻
  • 没有分类目录
热门文章 更多->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每年最后一月中询召开佘氏记祖会(100)余人...

佘雪曼:香港著名诗书画家

佘雪曼 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佘雪曼先生(1907年4月23日-1993年...

重庆璧山县永川地区佘氏宗亲

联谊分会成立活动会议纪要 时间:二00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十点整 地...

佘氏联谊成立筹备会

尊敬的中华各省市区县佘氏宗亲们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球佘...

雁门绵世泽 豸府振家声

安徽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 上联说相传佘氏先祖有人曾任雁门关...

佘家贡姜

铜陵市佘家贡姜厂座落在中国古铜都,铜陵白姜原产地铜陵美丽的铜官...

《艺为人生》佘春明

佘春明,男,汉族,1972年出生,云南玉溪澄江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

重庆市綦江县佘氏迁移情况

綦江佘氏家谱记载:佘氏,是大禹一个名叫雯的小儿子的后代。雯被分...

中国潮汕佘氏宗族的起源考究

由余之后系出隗姓  据《辞源》载:“佘姓,姓氏寻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