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祖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 年,我桃源今佘氏始祖佘锡祚率家人及几名部将和他们的脊属从江西南昌丰城县来到桃源县北路(今热市镇范围)华林岗、走马坪等地落户隐居,桃源有了佘姓族人。
佘锡祚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磨下的员边将。朱元璋去世时因长子已逝,传位给长孙朱允纹。允坟继位年号建文,庙号惠帝。他采用齐泰、黄子橙两位重臣的计策,削减祖父封的各大藩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建文元年(公元1398年),他命佘锡祚率军到鼎(今常德带)澧(今灃县一带)围剿土寇叛军。建文4年(公元1402年),佘锡祚完成了剿灭土寇叛军的任务。这年,明朝宫庭发生重大变故,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惠帝的四叔、拥有强大实力并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因不满朱元璋传位给侄儿,加上惠帝采取的削藩政策触犯了他的利欲,以所谓“靖难”、“清君侧”的名义举兵攻下京师南京,夺取了皇位,惠帝下落不明(正史说在宫中自焚面逝)。佘锡祚回朝复命时朱棣已坐上了帝位宝座。他深知朝天子 .朝臣,新皇帝会对自己动手。为了保全自己的气节,免遭不测,复命后他即和几名亲信部将断然辞官回乡,接着,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率家人和儿名部将(一位谢姓,一位刘姓,一位熊姓) 及眷属来到了曾在这里剿寇,当时还是比较蛮荒的桃源北路安家隐居,成为桃源当时的第一支佘姓人。
明朝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我桃源今佘氏第二位先祖佘贵又来到了桃源。
佘贵与佘锡作同祖同宗,属于嫡亲之裔,同为江西南昌丰城人,是明神宗朱湖钧万历年间江南学士,一位文人参加了东林党。当时朝庭政治黑暗,竞争激烈。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朝政腐敗,对持不同政见的东林党人实行残酷镇压。天启6年(公元1626年),魏忠贤派提骑到江南大肆捕杀东林党人。佘贵洞悉,为不遭杀载,率妻子色人十数来到桃源北路的芳草坪、云图山、蔡家山(均是今双溪口乡范围的村组)等地隐居。这是当时的桃源第二支佘姓人。
以上就是今天桃源佘氏的由来。算起来,第一支佘氏人来桃已600多年,第二支佘氏人来桃也已近400载。两支佘氏于清乾隆3年(1738年)收族合并同建泉祠,清朝同治3年( 1864年)共同创修谱牒,锡柞公裔由第9代国深始,贵公裔由第2代胜派始,重列72派行,合为。
在现在生活在桃源的这支佘姓族人来桃源之前,桃源还曾生活过支佘姓人。 他们居住在现在的佘家坪乡。南宋时,是当地的望族。当时,他们中有三兄弟:老大的儿子叫佘德宗,做了外地的知县(据有关资料证实,可能是安徽敬县知县);老二的儿子叫佘德明,是桃源县衙的师爷;老三的儿子叫佘德惠,没做官,在家种田,但家道兴旺,十分富有。因佘家这三兄弟门第显耀,当地人就以佘家姓氏命为本地地名佘家坪(因佘家门前有一块小坪,故名)之后,这支佘家人在佘家坪修建了宗祠,十分气派。这座宗柯一直保存下来,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佘家坪区公所所在地,1959年拆除,祠堂旧址现是佘家坪乡政府所在地。但佘家坪的这支佘氏族人在南宋末元朝初时举家迁走,可能迁往安徽似县。现在,佘家坪没有-位姓余的族人。佘家坪的这支佘姓人由何地因何因面来,县志及其他史料无记载。据安徽铜陵《马仁山佘氏族谱》记载,佘氏二十五世佘景和唐朝中期迁湖广。
佘家坪的这支佘氏是否就是佘景和的裔孙,无史料能佐证。不过,佘家坪的这支佘氏人在唐朝中后期或北宋时就已迁来,是可以肯定的。另据安徽含山县清川“佘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湖南桃源人,是佘中的孙,叫佘承,与桃源记载的名字不同,谁对谁误,难以确认。另据浙江长兴县《麻园佘氏族谱》记载:麻园佘氏是佘中的后裔,佘中的先祖是广东韶州(今韶关市)曲江县(今为韶关市曲江区)人。联系到漕川“佘氏族谱”的记载来看,佘家坪的这支佘姓人又有可能与江苏宜兴佘中的先祖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