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佘氏宗祠第次始修在公元 1738年(清朝乾隆 3年), 由锡祚公、贵公裔孙延修、之瑜、之琳、风升公发起,建在界溪河南岸走马坪尾端,朝东南方,前眺龙门山,后倚白鹤山。祠堂规模不大,也没完工,只有一殿,供奉我桃源佘氏始祖牌位,昭穆始祖之后各位先祖。
乾隆45年(公元1780年),凤美、凤苑、凤滨、凤舞诸公续建、扩建,宗祠才全部建成,前后历时43年。接着,凤锦、凤冠公率宗亲以自己的私产为祠堂置田产200亩,以便家族用此田产收入维持宗祠祭祀、庆典、议事等活动的运转,同时救助族中贫困宗亲。
建成后的宗祠面积8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古朴庄严。正门顶上镌刻行书“佘氏宗祠”四个大字。大门两边是祠联“晋敕雁门;族盛铜陵"。宗祠字上是一长方框格,格内嵌八仙浮雕。祠堂大门上绘有门神神茶、郁垒。祠堂分三进:第进是花园,植有多种花卉:第二进为前厅,是族里头人办公理事、族人请客设宴的地方;第三进在天池后面,为祭祖堂:堂正中神龛供奉始祖牌位,两旁左昭右穆各先祖牌位;先祖牌位两旁再供放历代为桃源余氏作出贡献、有成就、有建树的先祖牌位;堂内另还设有钱谷室、祭器祭品存放处。
祠堂前是广场。广场北竖有本族历代取得科举、大学、博士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名人华表,以让后人铭记景仰,激励后人进步。祠堂外南侧建有炊食房、守祠人住房等。祠堂前建有环围的壁墙,壁墙中部建有一小牌楼,门楣上书“翰林院”;壁墙内有花园200多平方米,植桂花树3株,另还有其他一些花木。
这座祠常于公元1969 年4月由桃源县原嘉蒲公社出售给柯堂所在生产队拆建公屋,树址地改为拼池。原树产200亩水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实行土地改都特已教妇公有。至此,原祠堂祠产不复存在。
现“桃源佘医宗网向放台的礼票、土星,汉楚提起,上毛,铭衷协望、双林、楚早上平:高建、高华等组织在原址重建,高军设计,于209年4月2日(农防3月27日)费基动工,2010年重阳节前完工,历时一年多,占塘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耗资人民币80多万元。
宗桐方位由易经专家陈咏先生确定,主轴沿原成辰线,座走马坪,朝东南方,背倚白鹤、望德高山,北探观国山虎口峪,南扣云盘山土地址,前绕界溪清流,远街龙门山阙宗祠正面为牌楼。牌楼上有龙攀赤柱、风楼角顶、八仙邀天、勤耕苦读等绘画与浮塑。宗柯大门正上是“佘氏宗祠”四个隽水的大字,由著名青年书法家周少剑手书。柯堂大门联:“非元帅自永乐离丰城户走马行雁门子孙万代:贵学上始天启别南昌居芳草创铜陵基业千秋",述我桃源佘氏族脉渊源,出自铭衷公手。
进祠堂大门为前殿厅。厅两边墙面左刻《佘氏的起源、始祖》,右刻桃源佘氏始祖,先祖身世。过前殿是天池,池中设香炉,四周为环廊,直连大殿。
天池后是宗柯大殿。大殿联“晋敕雁门;族盛铜陵",为原亲祠联,由书法家杨汉鼎手书。大殿正中为盘龙附凤神龛,主龛供中华佘氏始祖、得姓元祖及桃源佘氏始祖牌位,主龛两边左唱先祖牌位,右穆国,胜派牌位。龛联“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频繁焕影;左昭右穆喜宗支蕃行灵爽凭依”,是借用。大殿左右两边墙面,左刻“宗祠重建记”,右镌“宗柯重建工作委员会”名录。大殿梁柱悬族人、友人债赠的大厦楹联。桐堂四面建有围墙。围墙北面临公路,建有进人祠堂的耳门。耳门外两边是两尊威风八面、虎虎生风的卧衡。
祠堂大门外左边靠东面围墙建有座200多平方米的雨台绪政台",由佘协红出资修建,因此以协红公相父命名,是族人举办喜庆、文化娱乐活动的舞台。“绪政台"旁建有一座红柱、琉璃瓦顶的六角亭一一“琦风亭”,由佘猛公出资修建,以猛公祖父上琦、父亲风皆名号命名,亭内奉立桃源“佘氏七十二派行”古石碑,清朝道光帝17年刻。
祠堂大门外坪建有一小花园,花圃内左右两边植有桂花树网株。祠堂大门对面的围墙建有佘氏宗柯重建功德碑廊、立碑68块。
上一篇:桃源佘氏各支祖繁行地现今人口
下一篇:先祖佘贵身世考